图文信息中心现有职工21人,其中党员10人,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业务过硬”,紧密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能力和信息化建设,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促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勇于担当,为校园文化的蔚然发展增添文化因子,打造“文蕴匠心”党建品牌。
一、品牌内涵
图文信息中心坚持“以党建带队伍,以党建兴文化”,大力弘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信息化建设和图书馆文化服务功能,立足主责主业,浸润师生心灵,做好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传播工匠文化、守好育人阵地,不断提升党支部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水平,促进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将党员的理想信念落实到服务工作的一言一行当中,用图情人和信息人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助力学校“双高”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支部强堡垒,开展“沉浸式党性教育”学习活动。从思想上铸魂,增强干部本领和干事创业的能力。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和教职工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半年来,先后对信息安全、网络安全、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学习10余次,对标成职院实地交流学习3次,支部雷海焱同志获得成都市教育系统学习强国标兵称号。通过学习,党员理论业务素质得到极大提升。围绕学校“双高建设”凝心聚力,将党建学习和业务学习充分融合,同时,支部内部开展业务交流,信息化,推进教材信息化和图书情报信息工作。支部党员群众深入青杠村,前往青杠村访乡村振兴的民风民情,结合学校发展,思考服务社区,拓展开阔眼界。支部党员在工作中追求“服务至上、服务师生”的理念,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以学习促进服务,以学习提升服务,通过倡导服务师生教研学习的学习资源服务为抓手,充分发挥图书馆和信息业务服务功能。
(二)建好微学习阵地,打造“润心铸魂”计划
一是学生唱主角,与学院共建劳动育人基地。与电气工程学院共建劳动育人基地,指导学生整理图书,通过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五彩勋章”学生团队深入了解了图书排架相关知识,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和建设当中。开展学生座谈会,指导培训学生参与信息化建设、文献管理和服务,收集了解学生对图书馆建设的意见和需求,为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场馆空间打造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毕业生设计选取图书馆文化装饰为选题,学生参与共建图书馆。通过实践岗位,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二是点燃青春,多彩活动育人。图书馆和信息中心定位为“三全育人”载体之一;坚持党建引领,发挥支部党员带头作用,吸引、凝聚、引导、内化学子,通过“润心铸魂” “举办信息素养赛事”等举措提升学生知识素养和能力水平。组织师生参与“四川省大学生地方志知识竞赛”“软件通杯信息检索技能大赛”“书香四川-全民阅读读书月活动”,10余名师生获奖。
三是引“匠”内培,文化活动育人。校园文化建设上突出工匠文化,优良的学风,邀请“成都工匠”科伦药业多室袋车间主任朱仲强到校开展专题讲座,传承匠心。朱仲强对国内“多室袋”技术攻坚和自身的职业生涯做了精彩的分享,充分调动学生认知匠心是内在对极致的技艺的追求,对技术的最高境界的打磨和精益求精的信念。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自我探索,在学业上重视积累,内在品格塑造,树立志存高远的理想信念。
“成都工匠”科伦药业工程师朱仲强到校讲座
四是你追我赶,引导师生形成优良学风。通过开展21天打卡形成一个好习惯——“打卡图书馆”活动,引导学生爱上阅读,成为精神文化活动的有益补充,涵育学生文化素质,健全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养。引导学生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以读益智,收获知识,成就人生,图书馆内学风日益浓厚。
(三)抗疫有我,支部党员争当防疫先锋。突如其来的疫情延缓了开学的时间,疫情期间,支部党员和群众冲锋在第一线,居家办公期间为学校线上教学查找电子教材、电子课件百余件,为学校有效开展线上教学做好了支持。防疫第一线,支部书记李航,党员王丽、雷海焱、侯宝顺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报名到社区开展防疫工作,为尽快恢复平稳秩序做出了自身的贡献。支部党员钟伟、王丽参与了学校迎新准备工作,面向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宣讲了教材、信息化、图书馆等开学迎新事项,积极迎接复学。
支部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到抗疫志愿服务
三、工作成效
目前,“文蕴匠心”党建品牌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工作效果,通过加强和同类高校对标学习,抓党员教育,抓工作作风,抓服务育人,和二级学院形成了较为良好的互动和交流,在党建工作品牌的辐射效应下,图书馆服务工作设立了“党员示范岗”,在服务品质提升、服务效能提升、关爱学生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学生到馆和学风进一步向好的方向发展,学生参与实践岗位锻炼100余人次,开展各类读书活动6次,学生参与各类活动获奖10余次;上半年接待到馆读者6.5万人次;围绕学校党建工作要点,“双高”建设中心工作和“三全育人”工作方案,支部党员和群众一起,以更高的创建标准提升品质,融合理论学习和业务实践充分统一,在育人上下功夫,叫响品牌品质服务,将党建和业务工作充分融合,不断创新思考和实践,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