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他山之石

三教改革:教法之实践出真知,生师共成长

时间: 2022-03-17 09:05:50 来源: 本站编辑宣传部点击量: 19

实践出真知,生师共成长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云计算专业群坚持因材施教教学思想,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采取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知行合一的教学方法,从“赛教融合、项目导向”,到“平台共享、模块分流、项目贯穿”,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实现学生、教师的共同成长,打造了一支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专业群2013年立项山东省品牌专业群,2017年立项为山东省优质校项目重点建设专业群,2019年以同类专业群中排名第一、100个专业群中总体排名第二成绩立项为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和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双素质、双技能、多窗口”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导向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精准化、项目化、可视化”核心技能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与《双项目并行精英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等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学分制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群“平台共享、模块分流、项目贯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高职“系统设计,双核聚变,三改三实”课程改革方案研究与实践》等获山东省教育厅重点资助项目。

“赛教融合、项目导向”培养技术技能拔尖人才

        建立四级竞赛机制,实现技能大赛全员覆盖。学院建立了“二级学院、校、省、国”四级竞赛机机制,我院每年9月份组织院级专业技能大赛,选拔出的学生10月份参加校级专业技能大赛,校级大赛胜出的选手再参加省级技能大赛。要求每个专业每个学生参与一个赛项,每个专业都要开展技能竞赛选拔赛,竞赛项目要与专业技能学习相一致,与省、国家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项目相对接,力争让每个学生从中受益。学院形成了“每个专业有竞赛、人人能够参赛”的技能大赛良性运行机制。

        依托专业社团和科研项目,培养储备各类大赛学生。根据“数量从严、质量从优”原则,学院鼓励、支持学生成立专业类兴趣社团,现有计算机协会、网络安全协会、云计算协会等五个专业类社团,与学院下设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等专业相对应,形成了“社团引领、专业参与、全体覆盖”的大赛氛围。学院为社团提供活动场地,为社团配备专业指导老师,社团定期开展新技术讲座、技术交流等多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专业学习兴趣、动手动脑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均有了明显提高。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项目,学习最新的技术、了解最新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创意。专业社团和科研项目不但可以起到专业课实践平台的作用,而且还可以为各级技能大赛储备人才,这样选拔出技能水平高、心理素质稳定、身体素质好的学生作为各类大赛参赛选手。

        赛项种类丰富,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只要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大赛都鼓励学生参赛,除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了山东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中美创客大赛等近二十种赛事并取得了“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中美创客大赛区域选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山东省大学生软件大赛是以面向山东本专科学校为主的一项学生大赛,参赛学生每年一万余人,因此项比赛学生覆盖面广,学院高度重视该赛项的组织工作,连续十七年获得山东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组织奖。学院每年5月份召开山东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动员大会并讲解赛项题目,6月份组织学生报名,7-8月份组织暑期集训备赛,9月份参赛作品模拟答辩,10-11月份参加决赛,12月份组织学生参加颁奖大会。齐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覆盖面广,每年参赛学生二百余人,学生跨专业组成四至五人的开发团队,历时一百多天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开发,软件大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精神及实际动手的编程能力,达到了选拔一批、带动一批、影响一大片的可喜效果,也为山东省的软件企业输送了大批软件开发工程师。

        建立大赛激励机制,营造良好参赛氛围。针对大赛指导教师根据国家、省级、校级获奖等设立了不同的奖励金额,并将大赛成绩计算分值纳入职称聘任量化赋分,针对大赛获奖教师还制定了年终评优的破格条件,大大调动了教师参与大赛、指导大赛的积极性。针对获奖学生在宿舍、教学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制作宣传海报和画册进行全方位宣传,对省赛一等奖和国赛获奖学生按学校文件进行相关专业课成绩置换,在学生评奖评优等方面向大赛学生倾斜,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参赛热情。现在全院形成了崇尚技能、崇尚技艺的文化,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参赛氛围。

        积极探索,形成科学训练体系。仔细解读大赛规程及大赛样题,要求指导教师与学生都要将大赛规程烂熟于心,根据规程内容认真梳理出知识点,制定详细的学习、训练方案。对技能大赛新知识的学习通过网课、工程师指导、往届参赛学生交流等多种形式师生共同学习,定期召开学习新知识的分享会,使新知识的学习尽可能缩短学习周期,提升学习效率。然后根据竞赛内容设计成子任务并将任务由易到难排序,让学生根据竞赛规范要求按照顺序依次完成。学生每完成一个任务,指导教师对其完成情况点评找出存在问题,反复训练直至熟练解决。子任务阶段训练结束开始模拟比赛训练阶段,模拟时间与参赛时间相同,营造比赛环境与氛围。让学生逐步学会合理分配比赛时间,调整心理状态模拟比赛结束后指导教师针对问题进行指导,反复进行模拟训练,不断调整参赛学生状态,提升适应比赛的能力。

        以赛促建,专业建设水平得到提升。紧跟产业发展,对接行业标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以赛促建。一是紧跟产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充分挖掘技能大赛服务国家战略,对接产业发展风向标的功能,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和学校改革发展的实际,建立专业和课程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2016年在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开设大数据方向,2019年开设人工智能方向。2019年立项为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发挥技能大赛内容对接行业专业教学标准的优势,聚焦专业的核心技能、核心知识、职业规范、职业精神与创新意识,结合全国优质校建设方案,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基础上,制定高标准的校本专业教学标准。例如结合“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赛项要求,制定了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大数据应用技术专业的校本教学标准,严格实施教学,切实保障教学质量。

        以赛促教,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科学制定技能大赛管理办法,将技能大赛指导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之中,对参赛获奖和指导学生获奖的教师重精神激励,轻物质奖励,给予教师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提倡“有才就有位”,关注教师的持续健康成长。二是校企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方面积极引进企业的能工巧匠,指导技能大赛;另一方面通过技能大赛让教师学习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业态,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工作实践和创新创业,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咨询和培训服务。三是加快大赛资源转化。落实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积极将大赛成果转化成教学资源,教师通过大赛,不断革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效显著。建设期内教师获评山东省职教名师2名,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1名,获评国家级首批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全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获得一等将6项二等奖4项的好成绩。

        以赛促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技能大赛全面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志品质、钻研创新、解决问题、沟通协调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技能大赛与立德树人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赛事的全过程,将“工匠精神”教育融入大赛的始终。做好大赛普惠。在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省赛和国赛、锻炼部分拔尖技能人才的同时,更加注重坚持面向人人、整体提升学生技能。学院在建设期内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 9项,二等奖6项,省级比赛一等奖30多项。技能大赛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学生就业率99%以上,大赛学生被大中型企业争相高薪聘请,很多大赛学生一入职就月薪过万。

“平台共享、模块分流、项目贯穿”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

        深入调研计算机类专业岗位需求,优化重组了云计算专业群的培养目标。根据项目进度安排,项目组深入调研了软件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应用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厘清了原来各专业培养目标岗位交叉和重复部分,形成了云计算专业群的目标岗位群。

        分析核心岗位典型任务,构建了云计算专业群“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根据云计算专业群内目标岗位的要求,分解出典型工作任务,针对每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和归纳,按照课程构建理论进而得到与职业岗位相对应的、满足核心职业能力要求的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群内对课程进行优化重组,提取公共部分课程形成专业群课程平台,剩余课程按照不同岗位的典型项目与任务作为课程模块,构建了“平台+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

        注重学生技术技能培养,构建了“四层递进、项目贯穿”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群通过课程项目培养基本技能;每个课程模块均设置综合实训项目,通过项目将课程内容有机的组织在一起,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安排毕业设计综合项目培养岗前综合技能;通过创新创业、大赛、科研项目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企业顶岗实习,实现学生向职业人的平稳过渡。

        以课程团队方式组建教学队伍,建立了适应专业群要求的创新型教师组织。打破专业界限,教师按照课程模块组成教学团队实施项目教学,促进专业化教学实施按照专业群的要求进行师资配备,淡化教学团队的专业“专属性”,以课程团队方式组建教学队伍。每个模块对应岗位工作任务,以一门核心课程为主开发一个综合项目,将本模块相关专业课联系起来。模块间可实现递进关系,反复用不同技术实现相同项目,有利于学生理解、比较不同技术的特点。课程团队通过多次研讨,落实每一门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课程目标、具体实施、考评方式等,平台课程、模块课程均应该侧重于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升。

        建设与项目化教学改革相配套的校内实训环境。基于群内各专业的相关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尽可能符合专业群共享的要求,将实训309和310、学院E楼多媒体教室改造为学生自带笔记本电脑进行实训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室,探索低成本满足项目化教学环境的方式。利用优质校资金新建云平台搭建与虚拟化应用、大数据技术应用、数字媒体应用实训室。

        制定了云计算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从2017级开始跨专业选修“模块”课程。学生第一学年首先修习完成平台课程;第二学年可以在专业群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专业模块课程,最后完成综合项目实训、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选修遵循以下原则:学生只是按照模块方向组成教学班上课,所属自然班级不变;学生毕业证书不变,毕业证上专业名称为入学时录取专业名称;每个专业发展方向设置了人数下限和上限,调整的限制是原专业人数不低于下限且目标专业不高于上限;选择留在原专业对应模块方向的同学不做调整;需调整专业方向的同学,按照5门专业基础课成绩排序,成绩高的优先调整;调整失败的学生留在原专业或者重新选择方向,最多再选2轮。2017、2018年每级近80余人调整到其他专业开设的课程模块,约占学生人数的20%。通过系统化选修,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云计算专业群“平台共享、模块分流、项目贯穿”人才培养模式获得了其他院校的认可和好评。一是有利于发挥专业的集群优势和资源共享优势,通过专业核心能力聚类,专业间形成合力,提高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二是有利于发挥专业群师资队伍优势,按照课程模块组建课程建设团队,可以有效解决教师发展方向不清晰问题。三是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人才,专业群“平台+模块”课程体系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既保证学生的专业基础,又强化与岗位对接的专业技能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有利于推动与之相适应的项目化教学、教学资源、实训环境、教学评价与考核机制等建设。项目组成员利用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中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带头人领军能力研修、会议报告、互访交流、发表论文等形式,将本项目的改革方案在省内外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推广,获得了其他院校的认可和好评。


Baidu
sogou